发布时间:2008年07月28日 来源:环球军事
歼轰-7又名飞豹(JH-7、FBC-1,北约代号:比目鱼(Flounder)),是由中国西安飞机制造集团与603研究所合作设计制造的一款战斗轰炸机,其主要设计用以进行战役纵深攻击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标攻击,可进行超音速飞行。在战斗机世代上为标准的第四代战斗机,该战机于1973年开始研发,至1988年首次试飞,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,其改良型歼轰-7A则在2004年公布。
基本数据
名称:JH-7/FBC-1/歼轰-7/飞豹 首飞时间:1988年12月14日 服役时间:1990年代中期 研发单位:西安飞机制造集团
气动布局:后掠翼 发动机数量:双发 飞行速度:超音速
武器装备
(1)23mm双管航炮,备弹300发;
(2)航空火箭巢:57mmHF—7C/D型、90mmHF—9型、130mmHF—14型;
(3)对空武器:PL-5、PL-8、PL-12;
(4)对面武器:YJ—91型反辐射导弹;500KG激光制导航弹;YJ—8K、YJ—81K、YJ—82K、YJ—83K系列、Kh-41型反舰导弹;50—500公斤低阻常规航弹、反跑道航弹、反坦克子母航弹、子母弹箱。
技术数据
乘员:2人 机长:22.33米 翼展:12.71米 机高:6.58米 空重:14,500千克
发动机:2具涡扇九型(秦岭)涡轮扇发动机(英国Spey Mk202发动机授权生产型),附后燃器
最大起飞重量:28,475千克
性能数据
最大飞行速度:1,808千米每小时
结构特点
为双发、双座、具有低空超低空贴地飞行进入目标区实施轰炸、可以携带空空导弹自卫。气动外形为后掠上单翼、单垂尾、全动水平尾翼的常规布局。使用国产HYT-4弹射座椅,可以在0-20 000米高度,0-1000千米时速范围内安全使用。装备232H型多用途脉冲多普勒雷达,对空探测距离75千米,对海探测距离175千米。
研制历程
西安的603所提出了轰七计划、沈阳的601所提出了歼轰八计划、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出了强六计划。603所的轰七计划于1983年开始设计。歼轰七首架原型机于1988年8月出厂,1988年12月14日首飞,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飞行。共制造了五架试验样机。其中082号于1994年坠毁, 085号于1996年8月12日坠毁。第一批量产型于1994年出厂,装备了海军航空兵。